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
为全面掌握我国物流园区建设运营情况,及时发现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,分析研判未来趋势,推动物流园区高质量发展,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、中国物流学会在2006年以来五次调查的基础上,于2022年组织开展了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(基地)调查。节选部分调查结果如下:
(一)全国物流园区总数达2553家,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
经核实,全国符合本次调查基本条件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2553家,比2018年第五次调查的1638家增长55.9%。4年间,我国物流园区总数年均增长11.7%,增速总体上保持较快态势。
(二)运营园区数量超过1900家,东部地区超八成园区已投入运营
在列入本次调查的2553家园区中,处于运营状态(园区已开展物流业务)的1906家,占74.6%;处于在建状态(园区开工建设但未开业运营)的395家,占15.5%;处于规划状态(园区已开展可行性研究但尚未开工建设)的252家,占9.9%。
从区域分布来看,四大经济区域运营园区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。东部地区运营园区占比从2018年调查的75.7%提升至2022年的84.1%,提升了8.4个百分点;西部地区、东北地区运营园区占比分别为68.0%和77.8%,均提升了6.7个百分点;中部地区运营园区占比提升3.6个百分点至69.0%。
(三)江苏、山东、广东物流园区总数居前,中部地区园区数量增长较快
调查结果显示,物流园区规划布局与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。东部地区物流需求较为旺盛,物流园区总数和运营园区数量前三名分别为江苏、山东和广东,均地处东部。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,物流园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,河南、湖北、安徽等省份园区总数分别排在第四、第六和第七。东北地区物流园区建设相对平稳,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。
(四)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模效应显现,平均运营园区数量高于非承载城市
《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》(发改经贸〔2018〕1886号)依据区域经济总量、产业空间布局、基础设施联通度和人口分布等,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。调查显示,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物流集聚、辐射和带动作用显著提升。在全国1906个已运营的物流园区中,有1145个分布在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,平均每个城市运营园区数量为9.1个;有761个分布在非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,平均每个城市运营园区数量为3.3个。
(五)67.3%的园区周边5公里内有高速公路出入口,24.2%的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
调查结果显示,在建和运营的物流园区中,周边5公里内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占比达到67.3%。其中,48.2%的园区紧邻1条高速公路,15.3%的园区紧邻2条高速公路,3.8%的园区紧邻3条及以上高速公路。
在规划政策的引导下,交通物流设施融合取得积极成效。调查结果显示,在建和运营的物流园区中,24.2%的园区引入铁路专用线,45.6%的园区内部或周边5公里内建有铁路物流基地(货场)、港口码头或机场等货运枢纽。其中,34.5%的园区内部或周边建有铁路货物基地(货场),13.7%的园区内部或周边建有港口码头,5.9%的园区紧邻机场。
(六)物流园区功能类型以综合服务型居多,商贸服务型园区占比提升较快
《物流园区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》(GB/T21334-2017)按照园区依托的物流资源和市场需求特征,根据服务对象和功能,将园区分为货运服务型、生产服务型、商贸服务型、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等5类。调查结果显示,综合服务型园区占比从2018年调查的60.6%下降至55.1%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的刚性需求,带动了电商、冷链、医药、农产品等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发展,商贸服务型园区占比从2018年调查的17.1%上升至23.8%,提升了6.7个百分点。
联系人:李先生 | 电 话:0519-88057158 |
手 机:18861261681 | 大宗货物联系:18861261681 |
传 真:0519-82059159 | 地址:常州市钟楼区龙江路6号城西物流市场 |
友情链接:常州货运公司